【SHAO科普在線】“科技之美——《科學畫報》圖說科技90年天文主題展”在上海天文博物館開幕

文章來源:上海天文臺  |  發(fā)布時間:2024-01-04  |  【打印】 【關閉

  
  12月30日下午,“科技之美——《科學畫報》圖說科技90年天文主題展”在上海天文博物館(松江區(qū)西佘山頂)舉辦開幕儀式。上海市天文學會榮譽理事、著名科普作家卞毓麟,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黨委書記、副臺長侯金良,上海韜奮紀念館(中國近現(xiàn)代新聞出版博物館)黨支部書記、館長趙書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魏曉峰等出席開幕式并為展覽揭幕。
  上海韜奮紀念館(中國近現(xiàn)代新聞出版博物館)黨支部書記、館長趙書雷表示,在中國近代天文研究的發(fā)源地——佘山天文臺舉辦本次展覽,致敬以科學救國為己任的科學和出版前輩,具有特別意義。90年前,楊孝述等歸國科學家創(chuàng)辦《科學畫報》,點燃了科學文明、現(xiàn)代精神的火把。90年來,一代代科技工作者通過畫報走進科學、愛上科學,傳播科學,創(chuàng)新圖強。今年8月在本館舉辦的“科技之美——《科學畫報》圖說科技90年主題展”用圖文、檔案、手稿、航天裝備模型等展現(xiàn)了這一歷程,與同步舉辦的“科技之美”系列科普活動受到了觀眾們的喜愛,為此還延長了展期。由此考慮開發(fā)巡回展覽,不僅讓館藏得到更好利用,也讓更多觀眾感受到科學的魅力,激發(fā)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趣,為推進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新的貢獻。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魏曉峰提到《科學畫報》雜志是早期的科學家們懷抱著科學救國的理想創(chuàng)辦的,將最新的科技知識、科學思想、科學方法介紹給讀者,在知識的普及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廣大讀者朋友。新時代的《科學畫報》依然生機勃勃,屢獲殊榮,在2009年被評為“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多次被評為全國百強期刊。國家近期發(fā)布了加大科普創(chuàng)作、繁榮科普事業(yè)的指導文件,上??茖W技術出版社積極響應時代召喚,更好地承擔起科普出版責任,為傳播科學思想,普及科技知識,提高全民科技素養(yǎng)作出更多貢獻。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黨委書記、副臺長侯金良介紹了上海天文臺的歷史、歷年取得的成就和科普工作的概況。上海天文博物館的前身是建成于1900年的佘山天文臺。這座百年歷史的天文臺也是我國首座擁有大型天文望遠鏡的天文臺,與1872年建成的徐家匯天文臺一同見證了我國百年來科學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提出的“四個面向”,上海天文臺長期致力于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在天文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佘山天文臺在退出科研一線后,轉向社會大眾的科學普及工作,相繼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海市示范性科普場館和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接待來自國內(nèi)外游客和天文愛好者超過二十萬人次。為傳播科學家精神與天文學知識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研討交流環(huán)節(jié),上海市天文學會榮譽理事、著名科普作家卞毓麟指出,天文的科普工作大致分為天文學的基礎知識、世界天文的最新進展、我國的最新天文研究成果三個方面,并建議上海天文臺、上海市天文學會與《科學畫報》展開定期交流,確定文章選題,更加有序地推進科普工作。卞老在會上還再次提出了他的“元科普”的理念,鼓勵第一線的科學家親自為大眾普及其所投身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成果,合理籌劃時間和內(nèi)容表述,在社會責任等方面收獲更多成效。科學精神代代相傳,科普的工作需要新一代科學家推動。
  本次展覽的科學顧問、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陳力回憶了從《科學普及資料》開始閱讀《科學畫報》的經(jīng)歷。在獲取知識來源極其匱乏的年代,《科學畫報》與“數(shù)理化自學叢書”是在他的青少年時代產(chǎn)生巨大社會影響力的兩種出版物。《科學畫報》的滋養(yǎng)和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他選擇了理科專業(yè),最后走上了科學研究的道路。從1998年起,他又成為《科學畫報》的作者,再續(xù)與畫報的緣分。今年是《科學畫報》創(chuàng)刊90周年,出版社從天文的角度策劃這個展覽,體現(xiàn)了出版社通過科普不斷滋養(yǎng)下一代青少年的理念,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
展覽簡介
  由中國近現(xiàn)代新聞出版博物館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上??茖W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上海市天文學會主辦,上海天文博物館承辦,《科學畫報》編輯部協(xié)辦的“天空果有限制乎?科技之美——《科學畫報》圖說科技90年天文主題展”2023年12月31日至2024年3月31日在上海天文博物館(松江區(qū)西佘山頂)展出。
  本次展覽是中國近現(xiàn)代新聞出版博物館暑期“科技之美——《科學畫報》圖說科技90年主題展”的第一站巡回展,聚焦《科學畫報》在天文學科普方面的矚目成就,梳理《科學畫報》90年中刊登的天文科普文章,展覽從“探索”“記錄”“變化”“對話”四個部分展開,涉及天體知識科普、天文攝影、天象知識科普與預測、天文學家精神等豐富內(nèi)容,在佘山之巔為觀眾朋友帶來一場天文知識盛宴。
  1933年8月1日,《科學畫報》在上海創(chuàng)刊,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綜合性科普期刊。該刊旨在“普及科學知識于兒童與一般民眾”,在創(chuàng)刊之初即“用簡單文字和明白有意義的圖畫和照片”,介紹“世界最新的科學發(fā)明、事實、現(xiàn)象、應用、理論以及諧說、游戲”。
一、大家力作
  《科學畫報》曾邀請一批知名學者撰寫科普性質的文章,幫助民眾探索天文現(xiàn)象的本質。
1941年第7卷第12期 《日全食中的科學問題》任鴻雋
1948年第14卷第6期 《觀測日蝕的重要性》竺可楨
1959年第12期《太陽系的邊疆》吳守賢
二、星象奇觀
  1986年哈雷彗星回歸,《科學畫報》展開一系列預告,并為迎接哈雷彗星舉辦天文競賽。本次展覽展出相關報道,配以1910年佘山天文臺所攝哈雷彗星照片,再現(xiàn)當年盛況。
1986年第1期 封面《哈雷彗星,歡迎你!》
1985年第5期 迎接“哈雷”回歸,舉辦天文競賽
1910年,佘山天文臺拍攝的哈雷彗星照片
  1994年的彗木相撞堪稱千載難逢的天文奇觀,《科學畫報》對其有詳細報道和深度解說,本次展覽中也展出了佘山天文臺拍攝的彗木相撞照片。
1995年第1期 《千載難逢的天文奇觀 彗木一吻之時》劉炎、王思潮
彗木相撞照片 佘山天文臺拍攝
三、天文臺之聲
  上海天文臺的眾多天文學家都與《科學畫報》有不解之緣,他們在專注科研工作之余,仍兼顧天文科普,解答人們生活中對星空的好奇。
1960年第1期 《近代天文學的成就》 李珩
1964年第9期 《標準時間是怎樣得來的——我國授時工作的成就》 葉叔華
1977年第5期 《哪顆星星更明亮——恒星的光度與測量》卞毓麟
1977年第6期 《哪顆星星更遙遠——恒星的距離和測量》 萬籟
1977年第8 期《哪顆星星的質量更大——恒星的質量及測定》 趙君亮
2000年第1 期《太陽 生命之母》王家驥
四、星空之境
  本次展覽還邀請國內(nèi)最頂級的天文攝影師,打造“星空之境”,展示優(yōu)秀天文攝影作品,為觀眾朋友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五、互動翻翻板
  展覽最后部分設置有翻翻板互動裝置,問題選自1935年第2卷第17期《關于天文的十個問題》,一起來展廳中體會一下88年前的“頭腦風暴”吧!
  本次展覽展期3個月,展覽期間將有相關講座、論壇和教育活動配套推出。關注官方微信號,及時獲取相關活動信息,期待與大家共赴天文盛宴!